此句出自《论语·子路第十三》。
原文如下:
子贡问曰:“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”(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“士”呢?)
子曰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 (有羞耻之心,做事知道哪些是为人所不齿的,出使他国,能够做到不辱君命,就可以称之为士了。)
曰:“敢问其次。”(其次是?)
曰:“宗族称孝焉,乡党称弟焉。” (宗族里的人夸赞其孝顺父母,乡邻之间夸赞其兄弟友爱和睦。这样的人,也可以称为士)
曰:“敢问其次。”(再其次是?)
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为次矣。”(言而有信,做事必须要有结果,虽然浅薄固执不化,不会变通,但这样的人,也可以称之为士了)
曰:“今之从政者何如?”
子曰:“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?”
这是子贡问孔子何为士。
在孔子生活的时代,士这个阶层,是最低等的贵族,但依然比之普通劳苦大众地位高不少,而且懂知识,明事理。
换句话说,是个不高不低的阶层。所以,孔子对其定位并不高。能够做到有羞耻之心,做事不辱君命就可以了。再次一点,宗族乡党夸赞他孝悌也是个普通的事,最次也得言而有信做事有始有终,这是士的最低标准了。
儒家思想中,人的境界有这么个划分:修身,齐家,治国平天下。孔子认为,能做到修身,即可称之为士了。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当然,这个小人,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小人,而是相对于孔子倡导的君子所说的一种格局小,视界小的人。
后来孟子说过: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 。做人要讲义,道义,义气,能够坚守这一点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。就是说,不必为了信而言而有信,也不必为了果而行必果。坚守道义,顺应时势。
当然,现在来讲,言必信,行必果还是很有必要的。做事有始有终,说话不天花乱坠,言而有信,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。
以上,感谢阅读。关注一下?
综合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