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个明清时代的北京城自南向北,沿着一条长达7.5公里长的中轴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,该中轴线以最南端的永定门为起点,以地安门北面的钟鼓楼为终点,其间建筑空间序列重重叠叠、高潮迭起又井然有序,尤以故宫三大殿的平面布局最富特色。
故宫三大殿平面图
太和殿内景
储秀宫室内结构示意图
中国许多古城的建筑,都有自己严格的中轴线。在中轴线上,左右对称,城内街道东西、南北,呈棋盘格子状。空间位置的这种对称性设计,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,在这种模仿中,人类得到感官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。
从文化的角度来看,在儒道释的传统文化氛围中,中国文化讲究中庸和谐。“中为适应之谓,庸为经久不渝之意。”在几千年的演变中,逐渐演绎为不偏不倚、允当适度之意。“中庸”的观念体现在古代建筑上就是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,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,起着中枢神经作用。这一格局成为中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——如宫殿、王府、衙署、庙宇、祠堂、会馆、书院等。
天坛公元平面图
当您走在天坛的丹陛桥上,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。
这种关于中轴线的建筑空间意识,也体现在北京一般的四合院民居住宅中。
中国人讲究重伦守礼,维护等级与秩序。中国古代建筑只有充分满足这些要求,才能最终与古代中国人传统上按远近、长幼、亲疏,继而按高下、尊卑、贵贱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同步一体。因此,对称建筑衍生出的主次、内外等级的区别也可以用以区分人的等级,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。
三进四合院
四合院建筑的布局,有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这两个基本特征。
在一般住宅四合院中,人伦关系反映在平面布局上。长辈住上房,哥东弟西,女眷居后院不迈二门等等。而房间的功能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以及各式人等在其中的活动规律。一般在一组建筑之内,正、倒、厢、耳、门、厅、廊、偏各房都各有等级,不得高于主。
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三间,大四合院的正房可以为五至七间,坐北朝南,是一家之主的居所。正房的明间(即中间一间)称为堂屋。
堂室家具陈设立面图
通常在明间正中排放一八仙桌,桌子两旁设两把椅子,在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两副条幅,或挂四幅中堂画。
房间连通的透视感
▌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非商业用途仅作分享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免责声明 : 本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。如有出处以真实情况为准,本平台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将及时删除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